本文轉貼自網路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裡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裡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裡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的人為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革,能人則獲得晉昇。
本文轉貼自網路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裡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裡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裡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的人為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革,能人則獲得晉昇。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是世界先進國家的趨勢,我國擁有非常多元而精緻的文化能量,所累積的「軟實力」更是不能被忽視。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文化創意組於三月份上旬因辦理新北市原住民行政局的「原住民陪伴計畫」之故,參訪了法藍瓷有限公司(Franz Collection Inc.),在法藍瓷行銷總監葉皓城先生與其行銷團隊鉅細靡遺的解說下,學員無不獲益良多,也深刻了體認我國成功文創品牌的魅力。馬英九總統曾期許國人,文化創意產業已被列為未來臺灣服務業的「旗艦產業」,以往揚名國際的「Made in Taiwan」(MIT)將會變成「Design in Taiwan」(DIT),近年來臺灣創意屢屢受到許多國際大獎的肯定,而獨具文化特色的原住民商品,更逐漸受到大眾的喜愛。
「第四波」來襲!我們準備好了嗎?
1980年時,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發表了《第三波》(The Third Wave),將人類的經濟進程分成繼三波,時至今日,第三波「資訊產業」帶動一波的經濟奇蹟後,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能創造「第四波」經濟動力的明星產業。因文化創意產業附加價值高,且可收永續經營之效,現成為許多已開發國家經濟轉型的重要產物;我國在面對各國政府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也意識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潛力,2002年首次將文化創意產業列入「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2009年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國家六大新興產業」之一,2010年更通過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根據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資料顯示(2010),以量化數據來看臺灣的文創產業整體發展情形,2002 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為4,353 億元,2007 年為6,329 億元,增加1,976 億元,2002 至2007 年年平均成長率為7.78%,較我國同期GDP年平均成長率3.7%為高。另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統計文化創意產業就業人數,從2002 年的16.24萬人,增加為2007年為21.16萬人,年平均成長率為5.43%。整體來看,各項數據都有正成長的趨勢。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第二期計畫」(97-100年)核列總經費為56億3,541萬8,000元,也顯示出政府對於厚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環境、建構文創產業市場拓展機制的決心,以及對於文化創意產業市場潛力的高度肯定與期待。
最近有一篇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有趣研究被登在《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學術期刊,他們收集了200位在各企業現任的經理人主管和他們的部屬的意見,結果發現,果然,大部份的主管,好像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那就是,主管都不願去「傾聽」部屬。
有趣的是,比對之後發現,爬得愈高,「耳背」的問題就愈嚴重,實驗者的組織裡的位階「愈高」,就有愈嚴重的「不傾聽」的問題。
我覺得這研究很是有趣,這是我現在的經驗,也是大家所有人的經驗。在我們是基層職員的時候,我們都記得老闆是多麼的不聽你說話,但等到你成為三級主管、二級主管、甚而一級主管,你會發現,上面的人還是不聽你說話,但,「下面」的人呢?
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天才只意味著終身不懈地努力。 ~ 俄國化學家,門得列夫
大概在幾年前,創業風潮吹的火熱,當時經常接受雜誌訪問,試圖以女性創業者的輔導經驗多瞭解女性創業與一般創業者有何不同之處,當時曾有一位記者在訪談一些趨勢與課程資訊之後,邀請我利用多年的輔導體會,給即將創業,或者目前的女性創業者說一句提醒的話,這問題其實並不難,但我卻著實花了很久的時間來思考,畢竟屬於創業者該清楚的現實問題與實際困難真的不少,只有一句話,實在不足以解釋創業者正在面對的種種困境,畢竟創業除了是打一場實現的戰爭,更是挑戰自我的漫長磨練,在試圖同時在商業市場與自我定義之中求生存,這樣的生活幾乎從思考該不該創業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不可能有終止的一天。
巴菲特-股神,他的波克夏公司的股票一股12萬4000美金,折合台幣約370多萬,(是一股不是一張),他曾投資了77家公司,大多都能獲利,因此大家都在閱讀它的書籍,希望能學一些如何在投資上也能像滾雪球一般,能愈來愈多.
股神在投資上有許多專業的能力,也有敏銳的投資眼光,但也還是會有馬失前蹄的經驗,但在另一件事上卻發現了真正滾雪球從未失手,而且愈滾愈大的是他與投資人及掌管各公司的經營團隊的關係,股東第一是他的優先順序,他每年親筆寫一封信給股東,告知營運的狀況與發展,(重視股東的關係),他自己的年薪美金100000元,仍就住在1935年結婚時的房子(自己非常節儉),所獲得的利潤85%捐作公益使用,(重視社會責任),他這些事上已經深深的獲得投資者的信任.
在他併購的公司,原有的經營團隊幾乎沒有發生過被解職的狀況,他說我買這家公司就是看重他們的經營能力,甚至他每年到各公司只去一次,完全的相信經營團隊,這些過程必然也取得了經營團隊的信任.投資他的人信任他,為他工作的人也信任他,這是它滾雪球的內涵,並經過這些年的累積(長坡)他的信任雪球真實的發揮最高的效益,除了學習股神的投資手法,更要學習股神滾雪球的心法.